刷脸支付搬到线下能带来多大价值?
在于你对线下场景的理解有多深——支付宝誓要投入30亿补贴合作伙伴,微信则提前喊出免费口号,刷脸支付「线下战」一触即发,零售行业变革的号角也愈发急促。
未来十年,交易场景的闭环,或由「刷脸」构建。
2018年12月,支付宝推出首个刷脸支付机具产品“蜻蜓”,官方售价2688元,正式开启「刷脸支付」线下商业应用时代。目前已经在全国300多个城市落地。
三个月后,微信不甘示弱,推出对标「蜻蜓」的刷脸支付产品「青蛙」,售价也与支付宝看齐,并表示在全国几百家商户落地。据网付渠道商透露,只要商家笔单能达到微信要求便可免费铺设。
支付宝的「蜻蜓」和微信的「青蛙」,连取名上都透着一股浓浓的火药味。
微信支付宝开战
2019年4月底,支付宝的第二代刷脸支付机具马不停蹄在北京亮相,经过 4个月迭代,「蜻蜓」在产品性能、搭载小程序、小指令等软件功能方面进行了明显提升。支付宝还宣布将投入 30亿元设立「蜻蜓」运营奖励与补贴。
不同于「扫码时代」的聚合支付,一个「码」可以兼容支付宝、微信支付、银联等多种支付渠道。针对刷脸支付的同一张「脸」,机器暂不能辨别使用哪种支付方式。目前微信和支付宝推出的刷脸支付设备在功能层面主要支持自家支付渠道。
「码」可以做聚合,但「脸」还不行
考虑到一家商户大概率只会安装一台刷脸支付设备。目前,支付宝、微信针对自家刷脸支付机在线下的竭力推广,基本可视为「扫码支付」战役的进阶版,「刷脸支付」才标志着线下支付圈地运动真正打响。
而更显意味深长的是,在刷脸背后还隐藏着更宏伟的零售蓝图。
支付宝和微信竞相在全国各地的零售销售点终端机上安装自己的人脸识别屏幕。
刷脸设备为商家带来什么好处?
据了解,一台刷脸机器就能提升50%的效率,相当于1.5个收银台结算量。
如果算上早晚班,一台刷脸设备能够帮助门店节省3个收银员,如果按照收银员月薪3000元的平均工资计算,那么每年可为商家节省一大笔人力成本支出!
目前,我们能看到的「刷脸」只是一个入口。但基于人脸与用户身份的一一对应的特性,从「刷脸」切入线下,将线上线下的商家与用户数据对齐,势必为零售行业变革注入一针猛剂。
过去在传统的会员开卡过程当中,对于商家而言,需要不断地询问顾客,还要教流程,同样的话在一天中要重复说一千多遍。
繁琐的开卡流程也是造成很多顾客流失的一大因素。顾客需要填写手机号、基本信息,再激活开卡。
蜻蜓2.0可以帮助商家在IoT智能屏幕上快速完成会员的开卡功能。
支付宝曾在一个店铺测试,同样的开卡流程通过蜻蜓智能化方法在顾客和屏幕之间实现无场景的转移交互,会员开卡效率提升6倍。
这样操作结合商家对会员的权益能够实现非常高的会员开卡率,很多会员转化率都超过了20%。